“十五”期間起重運輸機械行業技術發展趨勢
新華社信息北京3月13日電 國家有關部門不久前出臺了我國起重運輸機
械行業的“十五”發展規劃,對該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作了詳細規定。
1.大型化、高效率化、無保養化和節能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浮游起重
機起重量達6500噸,最大的履帶起重機重量為3000噸,最大橋式起重機
起重量為1200噸。帶式輸送機最大帶寬達3.2米,最大輸送能力為3.7
萬噸/時,單機最大距離超過30公里。自動化立體庫堆垛機最大運行速度達2
40米/分。
2.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和信息化。將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相結合,將
先進的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光纜技術、液壓技術、模糊控制技術等應用
到機械的驅動和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以適應多批次少批量的柔性生
產模式。目前已出現了能自動裝卸物料、有精確位置檢測和有自動過程控制的橋
式起重機用于自動化生產線。起重機上還裝有微機自診斷監控系統,對自身的運
行狀態進行監測和維護。
3.成套化、系統化、綜合化和規模化。將各種起重運輸機械的單機組合為
成套系統,加強生產設備與物料搬運機械的有機結合,提高自動化程度,改善人
機系統。通過計算機模擬與仿真,尋求參數與機種的最佳匹配與組合,發揮最佳
效用。重點發展的有港口散料和集裝箱裝卸系統、工廠生產搬運自動化系統、自
動化立體倉庫系統、商業貨物配送集散系統、交通運輸部門和郵電部門行包貨物
的自動化分揀與搬運系統等。
4.模塊化、組合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許多通用起重運輸機械是成系列成
批量的產品,為了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通用化程度,可采用模塊組合的方式,用
較少規格的零部件和各種模塊組成多品種、多規格和多用途的系列產品,充分滿
足各類用戶的需要。也可使單件小批量生產起重運輸機械的方式改換成具有相當
批量和規模的模塊生產,實現高效率的專業化生產。
5.小型化、輕型化、簡易化和多樣化。有相當批量的起重運輸機械是在一
般的車間和倉庫等處使用,用于代替人力和提高生產效率,但工作并不十分頻
繁。考慮到綜合效益,這部分起重運輸機械應盡量減少外形尺寸,簡化結構,降
低造價和使用維護費用,按最新設計理論開發出來的這類設備比我國用傳統理論
設計的同類產品其自重輕60%。由于自重輕、輪壓小、外形尺寸小,使廠房建
筑結構的建造費用和起重機運行費用也大大減少。
6.采用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手段提高高設計質量。進一步應用計
算機技術,不斷提高產品的設計水平與精度。開展對起重運輸機械載荷變化規
律、動態特性和疲勞特性等的研究,開展對可靠性的試驗研究,全面采用極限狀
態設計法、概率設計法、優化設計和可靠性設計等,利用CAD提高設計效率與
質量,與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相銜接,實現產品設計與制造一體化。
7.采用新結構、新部件、新材料和新工藝提高產品性能。結構方面采用薄
壁型材和異型鋼,減少結構的拼接焊縫,采用各種高強度低合金鋼新材料,提高
承載能力,改善受力條件,減輕自重和增加外型美觀。在機構方面一步開發新型
傳動零部件,簡化機構,以焊代鑄,采用機電儀一體化技術,提高使用性能和可
靠性。在電控方面開發性能好、成本低、可靠性高的調速系統和電控系統。今后
還會更加注重起重運輸機械的安全性、重視司機的工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