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競爭格局企業應從五方面積極應對
國家經貿委對外經濟協調司副司長霍建國近日提出,面對新的經濟環境及市場競爭格局,我國企業應在準確把握市場經濟的含義和內容以及企業自身短長的前提下,從“規范、創新、調整、學習、國際化”等五方面著手采取應對措施。
“規范”是指加大企業改革的力度,規范公司的治理結構。尤其日益面臨發展壓力的國家大中型企業,應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已建成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則要進一步規范公司的治理結構。
“創新”是說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的力度。企業應參照政府“十五”整體規劃的要求,以面向國際市場為主,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應建立技術創新機制,解決好信息渠道和有效利用人力資源問題。
“調整”是指根據比較利益的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調整。具備比較優勢的企業應在擴大出口上下功夫;競爭力較差的企業要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加大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模式,即通過合資生產擴大出口加快發展。
企業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國際先進的經營理念,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趨勢,世界市場的競爭格局和變化趨勢,國際貿易投資的基本規則和慣例,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和市場意圖等。熟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不斷提高經營者水平,使中國企業在同跨國公司接觸時實現雙贏,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
“國際化”就是要加大開拓市場力度,加快企業國際化的步伐。以企業能在國際上生存為前提,掌握現代促銷手段,研究制定正確的產品戰略和市場戰略,加大企業利用外資改組、改造的力度,運用兩個市場合理配置資源。
霍建國同時強調,未來市場的競爭固然會日趨激烈,其影響不能低估,但也不應夸大沖擊,關鍵是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工作。所以,每個中國企業都應在認真分析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做出必要的調整,做好各項應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