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明年我國國內油煤電三大能源的懸疑
在即將過去的2005年乃至整個“十五”期間,以煤、電、油全面緊張為標志的能源“瓶頸”集中出現,成為鐫刻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記憶。“油荒”、“煤荒”、“電荒”,回顧這幾個在近年來曝光率極高的新詞,人們不禁要問: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油價還會漲嗎?煤炭依然緊俏嗎?電力供應夠用嗎?
國內油價漲勢難消
據分析,在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40%的大背景下,影響國內油價走勢的首要因素應該是國際油價的高低。由此,在不久前召開的“2005年中國蒙特爾能源圓桌會”上,當記者向來自世界各地的石油專家探尋國際油價走勢時,來自歐佩克和能源署的官員們微笑著選擇了沉默。只有印度尼西亞能源經濟研究機構基金主席蘇布羅托審慎作答:“即使油價下跌,也不要期望能回到原來的那種低價格。世界低油價時代已經結束了。”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高工朱和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綜合判斷,明年國際油價的總體水平可能會低于今年,但仍將會保持在較高價位。”
“只要國際油價在50美元以上的高價位震蕩,國內成品油價格便不會存在下調空間。”一位長期跟蹤油價的能源專家分析說,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倒掛”問題嚴重,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每噸相差已超過1000元人民幣。這表明,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的所謂接軌實際是“有限接軌”。然而,根據加入世貿組織承諾,2006年12月我國將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允許外國公司進入,這將促使國內外油品市場的“全面接軌”,其結果即意味著國內油價上調;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已明確表示,要改革現行成品油的定價體制,綜合多重因素分析,國內成品油價格在新的一年不僅難以下降,甚至會出現上漲。
煤炭供需拐點浮現
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占據近70%的煤炭,其供需形勢和價格走勢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記者注意到,進入四季度以來,業界形成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持續近三年之久的煤炭供應緊張局面將在2006年全面緩解,煤炭價格有可能出現回落,但其“牛市”基本面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支持這一觀點的主要依據是:近年來煤炭產量迅猛增長,而煤炭需求增速則放緩,在2006年將形成總體平衡的供需格局。據預測,2006年全國煤炭產量將達到22億噸,而煤炭需求為21.5億噸。
煤炭供需拐點的出現,已引起煤炭界的普遍關注。
“煤炭企業大可不必驚慌失措。”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向斌告訴記者,煤炭市場即使出現供大于求,也決不會重演前幾年煤價跌底的噩夢。
他分析說,國家已制定了“關小扶大,扶優汰劣”的產業發展政策,對于煤炭企業而言就是要發展規模企業,整頓關閉小煤礦,這將促使重點煤炭企業堅定價格;同時,從2005年下半年開征的“煤炭價格調節資金”以及煤炭資源稅的調整,也將在一定程度推動2006年煤炭價格上揚。由此綜合判斷,2006年煤炭價格仍將持續在高位盤整,行業利潤比較穩定。
中國告別“電荒”時代
“2006年將是中國電力的轉折年。”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統計顯示,2004年我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突破5500萬千瓦,2005年新增發電裝機將近7000萬千瓦,2006年預計將達到7200萬千瓦。隨著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大規模投產,中國電力供需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王永干告訴記者,他本人剛剛從華東和南方電網調研歸來。在廣東、上海和浙江等地,由于明年計劃投產的發電機組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再加上電網特別是輸配電網“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預計明年上半年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電力緊張。王永干由此判斷說:“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偏緊,局部地區高峰時段仍會出現電力緊張。”
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對2006年電力供需狀況的“權威表述”是:全國電力緊張狀況將會進一步緩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判斷則是:用電缺口大大縮小,普遍“電荒”的局面已改善為局部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