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廠自求取締是在扇環保部門的耳光
Feijiu網資訊平臺:在湖南省澧縣,縣政府文件規定要在2014年底前取締所有污染粘土磚廠,但在到期半年后,真正關停的卻屈指可數。已響應政府號召投資新型磚廠的企業主只好繼續運營原有污染磚廠,并頻頻上訪自求取締。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某些存在污染的公司或企業,面對檢查總是會選擇暫時關門以躲避堅持。但是,在湖南省澧縣卻上演了別樣的劇情,污染企業的法人代表不僅僅主動找到記者,還自求環保部門能夠取締自己的污染粘土磚廠。
這樣的自求背后,自然不是簡單的道德意識多么高尚。而是因為,自己家的新型磚廠運營成本過高,如果不取締其他低成本的污染磚廠,新型磚廠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因此求環保部門取締自家磚廠,其實是為了同時讓環保部門取締其它幾家磚廠,從而能夠讓自家的新型磚廠有條活路。
別忙著對于企業家這樣的做法表示不滿,商人追逐利益是再正常不過的,況且這樣的行為帶來的良好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僅可以完成當地產業的優化升級,同時還可以讓當地不良環境得到改善,所以對于企業家的這種做法應該是持稱贊的。
但是在磚廠在自求取締的同時,卻引來了一場深思。本應該是環保部門應該去完成的任務,為何變成了一場磚廠需上訪而“求來”的取締?其實是有關部門,擔心一系列的舉動會觸動某些群體的利益,從而影響一個地方的GDP和地方人員的就業情況。
在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的時候,很多人普遍認為環保部門擁有了一把“尚方寶劍”。可以不封頂的累積罰款,甚至可以將惡意排放的廠家罰到傾家蕩產,這樣看似美好的理論前提卻受到了現實的掣肘。的確該引起有關部門好好的反思,這樣自求取締的事情發生,其實對于環保部門狠狠的一巴掌。
在當下要經濟發展還是要環境保護的問題之下,很多人認為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只有完成當地產業結構轉型,讓市場的發展更加趨于合理化,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優先經濟發展而不顧環境保護的發展,已經被事實證明是不利于社會發展的。
因此,當環保部門面對一些觸及某些群體利益的時候,不應為自身的不作為尋找借口,要果斷的對于存在嚴重環境污染的企業大膽“亮劍”,這才是環保法存在的真正意義。而放縱污染嚴重磚廠繼續工作,是典型的“劣幣逐優幣”的行為,當環境問題已經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再去想完成當地企業污染治理,便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其中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就更大。所以,不要總是為自己的不作為尋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