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收購內地公司一年花費140億美元
均富會計師行最新研究顯示,在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的一年間,國際收購者收購中國內地公司共超過250家,總值超過140億美元。其中,美國、英國及新加坡位列前三位,領先于其他國家或地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內地市場積極收購。不過,海外公司在內地進行合并及收購投資的數目在這一年間的升幅不算太多,主要原因是由于監管及文化方面仍有不少阻礙。
均富會計師行在分析了由Thomson Financial在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以及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所取得的資料后作出上述結論。
報告顯示,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過去12個月,共有266家來自全球41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企業收購了內地公司,總值140億美元。雖然這個數目與再之前12個月所取得的數目268家相差不多,但從收購金額來看,卻有達52%的增長,即由90億美元上升至140億美元。
美國公司在這段時期的收購金額,占整體境外公司收購內地企業總額的26.1%,共完成了62宗收購,總值達53.65億美元。英國除了有巨大的收購額外,在收購量方面也占整體的6%。新加坡同時在收購額及收購量兩方面都表現突出,收購金額有18.4億美元,在收購宗數占11%。至于中國香港,也是過去一年其中一個最活躍收購內地公司的地區,收購宗數占整體的19%。
均富會計師行合伙人兼中國業務主管袁國強表示,中國經濟正急速擴展。一方面,只有一小部分國家或地區能真正把握投資中國的商機,另一方面,國際投資上的增長相對較為停滯,主要因為內地股市在去年上半年實施改革,及引進法律以培養投資者信心,結果導致不少收購的交易因此暫時順延。
均富會計師行企業融資部聯席董事張毅林同時表示,其實內地的收購合并活動并非單一方向的,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將“走出去”,到海外如美國歐洲等地進行收購。而且,不少國有企業得到政府的支持,紛紛到海外尋找有關天然資源、能源與及高新科技的并購機會。至于民企方面,則多數對具知名品牌及分銷網絡的收購對象產生較大的興趣。
在海外企業收購內地公司的數量方面,高科技行業最多,占總數的16%,緊隨其后便是物料(14%)、工業(13%)、金融財務(12%)及主要消費原料(12%)行業。他各行業,占總收購金額的71%,有大約100億美元的國際資金投入中國的金融財務公司。
袁國強指出,對于所有行業來說,中國都非常有吸引力,但由于每宗有關金融財務方面的收購金額平均高達3.22億美元,現在最大的投資機會看來非金融財務莫屬。
收購金額排名前十位國家和地區[資料來源:均富會計師行]
收購國家或地區 收購金額(億美元) 收購額占有率(%) 收購數量(宗)
美國 53.654 26.1 62
英國 34.606 16.8 17
新加坡 18.4 9 30
比利時 7.567 3.7 5
中國香港 5.841 2.8 51
德國 3.992 1.9 7
法國 3.217 1.6 4
日本 2.421 1.2 12
澳大利亞 2.34 1.1 4
中國臺灣 1.666 0.8 8
楊勣 來源:上海證券報